今天我們不多說,直接切入正題。通過對我國古代歷史的了解,我們可以得知,古代皇權的吸引力極大,很多人為此不惜拿命去拼。很多時候皇帝不仁,天下就會有正義之士組織起義,共同推翻昏君,建立一個新的政權。
可有的時候,皇帝明明是位仁君,而天下也處於太平時期,卻也有人想要推翻皇帝。這些人都被稱為「反賊」,他們大多是來自皇族宗室,或是功高蓋主的將領。在影視劇中,我們也能看到這一現象,很奇怪的是,這些人明明是謀反,可每次起兵的時候,手下士兵卻選擇支持他們。
要知道,皇帝是你那麼容易推翻的嗎?一旦失利,就是誅滅九族的大罪,這些士兵無權無勢,他們難道就不珍惜自己的小命嗎?如果珍惜,那將領選擇起兵謀反的時候,為何手下士兵會支持?且聽筆者慢慢分析。
一、將領在軍中的威望高士兵到了軍隊,必須要做到的就是服從。他們服從的並不是皇帝,而是領導他們的將領。時間一長,士兵心中就只有上司,相對皇帝的分量就輕了。在此筆者舉兩個例子,大家就會明白了。
西漢時期的名將周亞夫,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,特別是平定七國之亂,讓他名聲大振。周亞夫手下的士兵,就對他的命令絕對服從,並不是因為他平定了七國之亂,而是因為他是他們的上司。
當初周亞夫奉命鎮守細柳,漢文帝想到士兵平日辛苦,就想親自去軍營慰問他們,給他們鼓舞士氣。一路上都很順利,大家看到皇帝的車馬都趕緊放行,唯獨到了周亞夫的軍營。漢文帝到門口就被攔下來了,士兵對漢文帝說:
「將軍令曰『軍中聞將軍令,不聞天子之詔』。」
意思是周亞夫告訴他們,在軍中只能聽將軍的命令,不聽皇帝的詔令。漢文帝沒辦法,只好讓士兵去通報周亞夫,然後周亞夫拿出他的通行令,士兵這才放漢文帝進去。由此可見,這些士兵對上司是絕對服從的,以至於連皇帝都敢攔在門外。
第二個例子就是年羹堯,雍正皇帝忌憚年羹堯的勢力,一直想除掉他。至於忌憚的原因,其中一項就是關於士兵。年羹堯手下的士兵也一樣,都只知他們的領導是年將軍,根本不知還有皇帝。
從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,古代士兵是擁護將領的,不管將領的命令是對是錯,他們只需服從就好。因此將領即使要謀反,士兵也會絕對服從。
二、軍令如山在軍營之中,將領就是天,皇帝不可能天天守在軍營里。所以軍中大小事,基本由將領說了算,賞罰也由他做主。要是將領懲罰一個小兵,根本不會通報給皇帝,這時候如果將領謀反,哪個士兵敢不支持,首先將領就以「不服從軍令」的軍法將他處置了。三、士兵被將領給忽悠了士兵整天待在軍中,對於世事了解很少,很多都是道聽途說。所以這時將領說什麼,他們便會信什麼。眾所周知,歷史上很多人謀反,都要找個師出有名的借口,比如「清君側」什麼的。士兵一聽,就以為真是如此,不僅會支持,還會士氣高漲,畢竟勤王是立功的事。
如果謀反的事成功,這時將領再派幾個心腹,去活捉皇帝,甚至是殺掉皇帝,一切就水到渠成了。到時候向大家解釋,說自己原本想救皇帝,結果遲了一步,並表現出極其懊悔的狀態。士兵一聽,將領是如此「忠義」,此刻只要心腹說一句,擁立此將領稱帝,其他士兵根本不會反對。
四、士兵也想謀個前程有的將領謀反,當然也會和士兵們攤牌。這時候他一般會動之以情,向大家解釋皇帝怎樣昏庸無道,百姓怎樣食不果腹,他是怎樣的義憤填膺。加上士兵原本就信任將領,此刻就很容易引起共鳴。
如果將領再向大家說明,一旦此事成功,將來要對有功之人封官進爵,甚至可能封侯,士兵就更容易心動了。畢竟很多人出身低,或許一輩子都出不了頭,說不定這次能夠立個功,將來被封個一官半職的,也就光宗耀祖了。
五、一旦事敗,士兵大多不受牽連這點是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原因。謀反的確是滅九族的大罪,可一般只有將領會承擔責任,縱觀歷史上的謀反事件,最終處置的都是始作俑者。畢竟將領的士兵本就屬於國家,皇帝不會這麼傻,將自己的士兵殺光,來削減自己的兵力。
即使是敵國的軍隊,在首領被處置的情況下,勝利的一方大多也會選擇招降。這樣既能擴大自己的勢力,又能贏得民心。所以士兵參與謀反,他們付出的代價是很低的,勝利了自己有功,失敗了大不了再次歸順朝廷。
因此筆者才會說,其實換成你也會參與。只要不在戰爭中犧牲,成功了自己就是功臣,失敗了就說是受到將領蠱惑,自己是忠於皇帝的,為什麼不參與呢?
(參考文獻《史記》《清史稿》)
將領選擇起兵謀反,為何手下士兵會支持,其實換成你也會參與
今天我們不多說,直接切入正題。通過對我國古代歷史的了解,我們可以得知,古代皇權的吸引力極大,很多人為此不惜拿命去拼。很多時候皇帝不仁,天下就會有正義之士組織起義,共同推翻昏君,建立一個新的政權。
可有的時候,皇帝明明是位仁君,而天下也處於太平時期,卻也有人想要推翻皇帝。這些人都被稱為「反賊」,他們大多是來自皇族宗室,或是功高蓋主的將領。在影視劇中,我們也能看到這一現象,很奇怪的是,這些人明明是謀反,可每次起兵的時候,手下士兵卻選擇支持他們。
要知道,皇帝是你那麼容易推翻的嗎?一旦失利,就是誅滅九族的大罪,這些士兵無權無勢,他們難道就不珍惜自己的小命嗎?如果珍惜,那將領選擇起兵謀反的時候,為何手下士兵會支持?且聽筆者慢慢分析。
一、將領在軍中的威望高
士兵到了軍隊,必須要做到的就是服從。他們服從的並不是皇帝,而是領導他們的將領。時間一長,士兵心中就只有上司,相對皇帝的分量就輕了。在此筆者舉兩個例子,大家就會明白了。
西漢時期的名將周亞夫,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,特別是平定七國之亂,讓他名聲大振。周亞夫手下的士兵,就對他的命令絕對服從,並不是因為他平定了七國之亂,而是因為他是他們的上司。
當初周亞夫奉命鎮守細柳,漢文帝想到士兵平日辛苦,就想親自去軍營慰問他們,給他們鼓舞士氣。一路上都很順利,大家看到皇帝的車馬都趕緊放行,唯獨到了周亞夫的軍營。漢文帝到門口就被攔下來了,士兵對漢文帝說:
「將軍令曰『軍中聞將軍令,不聞天子之詔』。」
意思是周亞夫告訴他們,在軍中只能聽將軍的命令,不聽皇帝的詔令。漢文帝沒辦法,只好讓士兵去通報周亞夫,然後周亞夫拿出他的通行令,士兵這才放漢文帝進去。由此可見,這些士兵對上司是絕對服從的,以至於連皇帝都敢攔在門外。
第二個例子就是年羹堯,雍正皇帝忌憚年羹堯的勢力,一直想除掉他。至於忌憚的原因,其中一項就是關於士兵。年羹堯手下的士兵也一樣,都只知他們的領導是年將軍,根本不知還有皇帝。
從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,古代士兵是擁護將領的,不管將領的命令是對是錯,他們只需服從就好。因此將領即使要謀反,士兵也會絕對服從。
二、軍令如山
在軍營之中,將領就是天,皇帝不可能天天守在軍營里。所以軍中大小事,基本由將領說了算,賞罰也由他做主。要是將領懲罰一個小兵,根本不會通報給皇帝,這時候如果將領謀反,哪個士兵敢不支持,首先將領就以「不服從軍令」的軍法將他處置了。
三、士兵被將領給忽悠了
士兵整天待在軍中,對於世事了解很少,很多都是道聽途說。所以這時將領說什麼,他們便會信什麼。眾所周知,歷史上很多人謀反,都要找個師出有名的借口,比如「清君側」什麼的。士兵一聽,就以為真是如此,不僅會支持,還會士氣高漲,畢竟勤王是立功的事。
如果謀反的事成功,這時將領再派幾個心腹,去活捉皇帝,甚至是殺掉皇帝,一切就水到渠成了。到時候向大家解釋,說自己原本想救皇帝,結果遲了一步,並表現出極其懊悔的狀態。士兵一聽,將領是如此「忠義」,此刻只要心腹說一句,擁立此將領稱帝,其他士兵根本不會反對。
四、士兵也想謀個前程
有的將領謀反,當然也會和士兵們攤牌。這時候他一般會動之以情,向大家解釋皇帝怎樣昏庸無道,百姓怎樣食不果腹,他是怎樣的義憤填膺。加上士兵原本就信任將領,此刻就很容易引起共鳴。
如果將領再向大家說明,一旦此事成功,將來要對有功之人封官進爵,甚至可能封侯,士兵就更容易心動了。畢竟很多人出身低,或許一輩子都出不了頭,說不定這次能夠立個功,將來被封個一官半職的,也就光宗耀祖了。
五、一旦事敗,士兵大多不受牽連
這點是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原因。謀反的確是滅九族的大罪,可一般只有將領會承擔責任,縱觀歷史上的謀反事件,最終處置的都是始作俑者。畢竟將領的士兵本就屬於國家,皇帝不會這麼傻,將自己的士兵殺光,來削減自己的兵力。
即使是敵國的軍隊,在首領被處置的情況下,勝利的一方大多也會選擇招降。這樣既能擴大自己的勢力,又能贏得民心。所以士兵參與謀反,他們付出的代價是很低的,勝利了自己有功,失敗了大不了再次歸順朝廷。
因此筆者才會說,其實換成你也會參與。只要不在戰爭中犧牲,成功了自己就是功臣,失敗了就說是受到將領蠱惑,自己是忠於皇帝的,為什麼不參與呢?
(參考文獻《史記》《清史稿》)